第四十六章 原来姓张-《大明英华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郑海珠不施粉黛,一头盘起的乌发裹在靛蓝头巾里,通身素色衣裤,走在月河熙来攘往的艳妆华服女子中,比背景板里的群众演员还没存在感。

    如此甚好,她跟着陶公子登船,就像个寻常婢子,完全不惹眼。

    陶公子今日包下的游船,论形制,乃是一艘“仙舟”,比画舫、灯船小许多,却也是雕柱绮窗、装饰不俗。

    郑海珠用本地吴语和船家交谈几句,转头向陶公子道:“城北确实有个九莲庵,小妇约略知晓该怎么走了。此去航程不到一个时辰。”

    陶公子微笑致谢,折身进到小舱里,和自己的僮仆在案几上捣鼓了一会儿,提出一个小小的铜炉。

    郑海珠闻到一股清甜的馨香,但见铜炉隔片上,红褐色的粉末聚成一个曲折连环的福字。

    这是打香篆,宋明士大夫和千金小姐喜爱的风雅游戏。

    “这香,莫不是用荔枝壳碾的?”郑海珠好奇地问道。

    她在韩府,常见到奶奶小姐们打香篆玩,但都是些昂贵的原材料。郑海珠自嘲如牛嚼牡丹,实在闻不出什么境界来,反倒不如眼前这个荔枝果香的好闻。

    陶公子展颜道:“正是用荔枝壳蒸煮后,晒干碾成齑粉做的,此乃家母的独门手艺。我出门游历时,总会带着荔枝香,什么沉、檀、龙、奢的,都比不上它。”

    他颇为放松地吸了吸鼻子,又举目四望两岸街镇景象,由衷道:“南直隶各府甚是繁华,来年定要陪母亲重游。女子嫁人后便囿于后宅,若非夫君儿子赴外地做官,她们只怕一辈子也踏不出本县,实在可怜。”

    郑海珠闻言,颇有些惊讶。

    这陶公子对茹韭儿表现出大度与回护,郑海珠原本只以为是多情文士追求才妓的老套剧本。

    今日察言观色,却发现他对茹韭儿的安慰,带着无所图的质朴纯粹,连道别时的眼神,也明净坦然。

    此刻听他自然流露的慨叹,更没什么矫作,纯然出于对女子境遇有感而发的悲悯。

    郑海珠瞄了一眼陶公子头上的方巾。

    明代只有获得生员资格的男子,才能戴方巾。戴方巾的陶公子,至少是个秀才了,从衣料质地和用度之讲究来看,家世应也不凡。

    如此身份,没有纨绔相,且还怀有同情心,更是难得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