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村里那些没种上棉花的,如果打算明年也种,陈三友让他们过来登记,预留棉种。 登记结束后,将剩下的棉籽都交给县衙来人,让他们赶紧运走,该分配给谁,便由县令去操心吧。 一晃秋收结束,孙里正又来催赋。 不过东村人不用催,直接拿出银钱缴赋,一个子儿都不少。 孙里正乐呵呵道:“还是来你们东陈村收赋省心,每次都不用催第二回。” 李大永李二永几人也笑:“还不是多亏了咱姜三哥,咱们不种金耳哪来的钱缴赋啊。” “那是。” 孙里正背着手问:“我瞧你们村不少人在南坡盖房了吧,明年我过来瞧瞧。” 评定户等三年一回,明年正好是三年期,估计东陈村很多人家都要重新评估等级了。 “别介啊,里正大叔,咱家不过在南坡盖个菌棚,不是给人住的房屋。”一人辩解道。 一旦被评为中等户或上等户,每年的赋税又要增加不少,村民们可不愿升这个户等。 而且遇到荒年朝廷赈灾啥的,上等户与中等户是分不到粮食的,只有下等户才能领到救济粮。 孙里正白了他一眼,“菌棚也是你家财产,一样规划到纳税项目里。” 其实里正挺眼馋东陈村的金耳,但这个村的人很抱团,都不肯往外出售菌苗。 不过他们村的棉花也不错,自家悄摸地跟衙役弄了些棉花种子,明年也能种上一些了。 孙里正来到姜三郎家,就见他家小闺女正趴在果树下的桌子上教两个姑娘认字。 樱宝抬眼瞧见里正来了,连忙站起身:“里正爷爷,你是来找我爹的吗?” 孙里正摆摆手,笑眯眯问:“樱宝,你家那大葫芦呢?” 他今儿来,是想给二儿子的铺子弄个招牌葫芦回去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