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8章 更还是不更?-《吾弟大秦第一纨绔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群臣静默,不发一言。

    忽有一宽衣大袖的博士站起,朗声赞曰:“长安君通古今之辩,其慧虽圣人亦不及也。有长安君领相邦,兼国尉。秦国将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也。”

    一个点赞打破了零回复。

    群臣立刻侧目,看着说话之人满是惊异。

    本来这种不要脸拍马屁的事,向来在朝堂上只有周青臣能做得出来。

    要是朝堂上响起的是周青臣声音,群臣不会这么大反应,顶多在心里暗啐一口。

    但马屁专业户周青臣今日,老老实实正坐在博士堆里,低着头完全没有站起来的意思。

    说话博士,是博士署之首。

    博士,鲍白令之。

    昂然而立的鲍白令之,脸上正义凛然,一副忠心耿耿为大秦的模样。

    秦朝任免官员完完全全是皇帝一言决之,没有后世那些权臣掣肘,也没有那些条条框框。

    皇帝要是开心,别说提拔亲弟,就是提拔一个平民做上卿,那也没有人有资格说什么。

    商鞅入秦做左庶长之前,秦孝公时期,秦国高管基本都是王族担任,左庶长已经是非王族人员能担任的最高官职了,既是官职也是爵位,在魏是民。

    顿弱做上卿之前,也是民。

    姚贾做上卿之前,还是民。

    张仪做相邦之前,亦是民。

    在秦朝时期,做官没有晋升制度。

    只要皇帝看中,一步登天这种事,虽说很罕见且有些违背常理,但是可以。

    这种前例最巅峰的人物就是吕不韦,从一个商人到相邦。

    当然,这些被提拔的人,大多都是显现了常人所不能及的才华。

    不管是商鞅,张仪,顿弱,姚贾,还是吕不韦,在这之前都在野有了偌大名声。

    像嬴成蟜这种声名狼藉的人,从无官职,一下子领了相邦,国尉两个职位,掌握秦国军政大权,确实是蝎子粑粑独一份。

    但这依然没有臣子反对的权力,任免臣子是始皇帝之皇权,谁敢向始皇帝碗里伸快子。

    是以,虽然嬴成蟜本人都没在场。

    虽然,这严重违背朝堂群臣意愿。

    但群臣震惊归震惊,照常来说却是不应该有人对此说什么的。

    鲍白令之站起来可以说是拍始皇帝马屁,给始皇帝一个面子,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了。

    始皇帝点点头,示意知道了,正想再接着往下说些什么。

    在鲍白令之身边,一个又一个博士署的博士,纷纷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长安君为相邦,为国尉,人心所向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慧眼识珠,尧舜禹汤亦不及也。”

    “臣建议,明日为长安君动工开府,相邦府越造建成越妙。”

    “何须如此麻烦,相邦在丞相之上,把丞相府改做相邦府可以。”

    “此言差异,你将二位丞相置于何地!长安君领相邦,国尉两职。如今国尉府空缺,不如长安君就入主国尉服可好?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众博士们三言两语,都是在为嬴成蟜考虑,比为自己考虑还要上心,就好像嬴成蟜如今已经走马上任了一般。

    现今状况明显是这帮世家行捧杀之举,你冯去疾可别当做是向长安君示好啊。

    右丞相王绾,看了眼同坐第一排的御史大夫冯去疾,给冯去疾投了一个不要轻举妄动的眼神——老丞相是真的怕这个猪队友坏事。

    御史大夫冯去疾微微点头,坐的笔直,没有开口说话的想法。

    左丞相李斯目视着康慨激昂的博士们,面容刻板冷硬,和站在始皇帝身边的盖聂差不了多少。

    想捧杀长安君?

    那我便为你们再添一把火!

    李斯长身而立。

    “臣愿为长安君腾出丞相府,正如复博士所说。相邦在丞相之上,丞相为相邦引领。丞相府应改做相邦府,才适宜也。”

    众多站着的博士们霎时一静,为首的鲍白令之仔细看了看李斯,一时做不出什么反应。

    身为博士署之首的鲍白令之,不由自主地看向上卿甘罗。

    甘罗坐的笔直,微微低头,似乎没有感受到鲍白令之的注视,就好像现在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似的。

    右丞相王绾低着脑袋,看着桌桉的老眼中满是慎重。

    老秦人怎么会接纳李斯?这李斯到底是为谁言?

    陛下?长安君?老秦人?

    郡县制是为陛下言,昨夜出寻长安君其行做不得假。

    今日又说出此等话语,这……

    老丞相的cpu烧冒烟,也没想明白新对手李斯到底是站在哪一边。

    “臣附议!”

    就在老丞相苦思冥想之际,一个极其熟悉的声音自他身边响起。

    在这一时寂静的朝堂上,对李斯进行了附议。

    御史大夫,冯去疾。

    王绾咬住牙,闭上眼,忍住上手的冲动,平复内心的心情。

    他必须马上有行动实施,不然跟着他王绾的秦官们看他没反应,马上就会入场。

    冯去疾是御史大夫,是王绾这一派系的二把手。

    冯去疾的入场,不仅仅是代表个人,还代表着一个派系的入场。

    “陛下乃千古圣君,所想所做皆是神明之言行,王绾听从圣意。”

    老狐狸王绾的这句话和没说没什么两样,但效果很显着。

    朝堂上,本来看冯去疾起身后,想要跟着起身的一群秦官都把屁股又沉了下去。

    冯去疾赞同嬴成蟜,老丞相不说其意,一把手和二把手发生分歧,那那肯定是跟一把手。

    其实王绾这句话很是精妙,能做到这一步绝对是手腕高明。

    反对始皇帝的任免那是染指王权,属于作死。

    赞同始皇帝的任免,那是被迫入场,不是王绾想要的。

    既要告诉手下的人我不赞同这件事,还要不能说出不赞同这三个字。

    朝堂上,没有几个人能和内政达人王绾一样,在瞬息之间说出这么一番话。

    正坐第一排的太子嬴扶苏默不作声。

    换做没出大郑宫的他,这时候定然早就入局了。

    但现在。

    以始皇帝,嬴成蟜为参照物的嬴扶苏,暗中观察着所有臣子的反应。

    这种争斗,是属于臣子的争斗,不是他秦二世的争斗。

    他是秦国未来的王,他需要的是驾驭群臣,不需要去学群臣斗争方式。

    “臣伏生附议!”

    儒家领袖伏生站了起来,高声言说。

    自那日嬴成蟜没有给伏生《抡语》注解,而是给伏生《论语》注解之日起。

    最在意传承,在意圣人,以伏生为首的儒家,就和嬴成蟜有了极其亲密的联系。

    为报答嬴成蟜不胡编乱造之恩。

    学习简体字,誊写以简体字写就的百家书籍,都是儒家带头做的。

    和一代目淳于越不同,二代目的伏生虽然受淳于越点拨。

    但自小贯彻在心间的信念,不是淳于越三言两语就能说回来的。

    伏生不是嬴扶苏。

    他可没有始皇帝,嬴成蟜这种能够用人命,用群臣,用国家大事来辅助其成长的阿父和叔父。

    在二代目伏生的领导下,儒家在朝堂上基本上不搞事,一心钻研学问,长时间不参与政事。

    今日看到朝堂上这么多人都支持嬴成蟜,本就对嬴成蟜心怀感激的伏生,也站起来附了个议。

    让尊重儒学的长安君掌权,总比让那些法家门生掌权要好。

    这位儒家领袖是如此想的,但他忘了,他现在不是一个人。

    一代目淳于越没了。

    二代目伏生起来了。

    在朝堂上数量最多的儒家门生,一个个尽皆站起附议。

    虽然这些儒生们没什么实权,但是他们人多啊,乌央乌央的,声势很是浩大。

    这可让掌管实权的法家门生们懊恼了。

    凡是儒家要做的事,那法家就应该反对。

    但身为廷尉的法家巨擘李斯站起来赞同,那在李斯带领下的法生们,理所当然也是赞同。

    这些法生们一边懊恼着——刚才怎么没有在左相起身后立刻起身,现在才起身,搞得好像我们跟在这帮儒狗后面。

    一边老老实实抬起屁股,双腿站立,俯首扶手。

    “臣附议!”

    “臣附议!”

    “臣附议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儒家,法家对一件事附议,这在秦国朝堂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事。

    让始皇帝都挪了一下屁股,看着以伏生为首的儒家门生们,暗暗思索。

    这竖子什么时候把儒家得罪的这么死了?

    还是说儒家已经投到了那边?

    始皇帝看了眼场中还坐的很是安稳的甘罗,又看了看甘罗身边的几个秦臣。

    始皇帝以为,儒家也是捧杀。

    老实人伏生的操作把始皇帝都骗过去了。

    不管群臣心怀怎样的心思,现在的结果就是,朝堂上一大半人都在对嬴成蟜成为相邦,成为国尉大赞特赞。

    就好像嬴成蟜是稀世大才,纵圣人复生,诸子再世也比不过的天纵之才。

    最会拍马屁的博士周青臣,看着身前身后一个个后背前胸,瑟瑟发抖。

    他从头到尾都没有站起来过,这次拍马屁行动,他周青臣玩不起。

    朝堂群情汹涌。

    始皇帝伸出一只手,向下压了压。

    这只手就好像掐住了所有人的咽喉,让所有人的话都憋回了肚子。

    朝堂从极动到极静,也就是短短一息。

    “朕倒是没想到,朕的亲弟,如此受诸公爱戴,此事定矣。”

    群臣高呼。

    “陛下圣明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